返回列表 发帖

2+关于中国房价、股价、汇率未来的走势分析+23210146+戚浩铭

本帖最后由 bdinfio 于 2024-7-23 21:22 编辑

(一)关于中国未来房价的走势分析
    关于中国房价未来的预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政策导向、经济环境、市场供需及人口流动等。以下是对中国房价未来可能走势的预测和分析:
    政策导向:中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一直较为严格,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未来,政府可能会继续出台和完善相关政策,以遏制投机性需求,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例如,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的持续实施,以及房地产税的试点和推广,都将对房价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环境:房价的走势与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如果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对改善型住房的需求将会提升,这可能支撑房价的稳定甚至适度上涨。然而,如果经济出现波动或下滑,房价也可能面临下行压力。
    市场供需关系:市场供需关系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二线城市土地资源日渐稀缺,供给相对紧张;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购房需求依然旺盛。这种供需矛盾可能在不同地区形成房价分化的局面。
    具体到数字预测,由于房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给出确切的预测值。但根据惠誉的预测,2024年中国新房销售可能下降15%~20%,新房销售面积下降10%~15%,平均售价下降5%。这一预测反映了当前市场的销售趋势和价格下行压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预测仅代表当前市场状况下的可能性,并不构成对未来房价走势的绝对判断。未来的房价走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策调整、经济环境变化、市场供需关系等。
    因此,对于购房者来说,应秉持理性的购房观念,审慎投资。在购房前,应充分了解市场状况和政策环境,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和购房需求做出合理的决策。同时,也应注意防范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



(二)关于中国未来汇率的走势分析

特别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
基本面分析: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平均水平。特别是制造业的强劲表现,显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这将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
    通胀水平:中国的通胀率一直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这增强了人民币的购买力,有利于汇率的稳定。
    贸易顺差:中国仍保持了相当规模的货物贸易顺差,这意味着中国在不断对外累积净资产,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政策环境:
    中国政府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并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将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随着中美利差倒挂程度的收窄,多家投行上调了人民币汇率的预测。这反映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的乐观预期。
市场供需关系:
    目前,人民币汇率已逐渐回升。根据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6月2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7.1196。考虑到市场供需关系和基本面因素,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数字信息:
    2023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年度跌幅达2.89%。然而,在2023年最后一个官方交易日,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升破7.1元关口,创2023年6月以来新高。这显示了人民币汇率的强劲反弹势头。
瑞银预测,到2024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或升至7.0。这一预测与多家投行的观点相符,表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乐观预期。
风险因素:
    尽管基本面和政策环境对人民币汇率有利,但仍需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的走向。 这些因素可能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不确定性影响。
    因此,基于基本面分析、政策环境、市场供需关系以及数字信息等方面的考量,我们预计未来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然而,投资者仍需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中美关系的走向等风险因素。



(三)关于中国未来股价的走势分析

    第一,股市反映了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预期。2020年中国在疫情后快速复苏,中国股票资产领涨全球。2021年后,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外部地缘政治环境恶化,人口等中长期问题日益凸显,中国股票资产开启了长达三年的熊市。
    毋庸讳言,这些利空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即使最坏的情景发生,中国股票资产对各种负面因素的定价也已经非常充分了。基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市场经常将当前的中国经济与1990年泡沫破裂后的日本经济进行对比。在泡沫破裂后的五年内,东证指数、MSCI日本指数等日本代表性股指最大跌幅约为60%。本轮熊市中,MSCI中国指数、恒生国企指数最大跌幅已经达到65%左右,而代表A股蓝筹股的沪深300指数最大跌幅也接近50%。尽管表面上看跌幅相近,但日本和中国两轮熊市中投资者的预期是完全不同的。日本经济经历了战后的长期繁荣,特别是80年代末一度要超越美国,市场即使在1990年后经历了大幅下跌,但投资者总体预期依然是乐观的,1992年8月市场触及阶段性底部时前瞻市盈率仍高达21倍。相比之下,MSCI中国指数在今年2月市场底部时前瞻市盈率只有9倍。简单的说,日本之前无“日本”,但对中国投资者来说,学习借鉴日本的经验教训已经超过30年,市场预期的调整和定价是非常充分的。
    市场下跌的时间同样是一个重要维度。历史上看,即使是非常大级别的熊市,主要跌幅也都是3年以内实现的。美股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熊市发生在1929年美股见顶后,标普指数在经历了33个月的下跌后见底。日本1990年泡沫破裂后,尽管严格意义上市场最终的底部出现在2012年,但事实上东证指数的首个重要底部出现在市场见顶后的第32个月,其后更多是长时间的宽幅震荡。相比之下,MSCI中国指数在2021年2月见顶,到2024年2月触底,下跌时间已经达到36个月。
过去三年中国股票资产的熊市,无论是下跌幅度,还是下跌时间,都已经足够了。春节后北向资金大幅净买入,港股市场表现强于A股,正是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资产投资价值的认可。
    第二,股票是一种社会财富的配置方式。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扩大,股票市值从长期来看也应该随之扩张。我们认为,当前周期性和结构性两方面因素均对股票市场有利。
    周期性来看,股票市值占社会财富的比例处于历史低位。一个指标是,A股市场总市值占M2的比例在1月末降至了22%,跌破了2018年最低点,降至了2012-14年的历史最低区间。另一个指标是,全部中国股票资产(A股、港股、海外中国股票)总市值在1月末降至了GDP的76%,同样跌破了2018年最低点,降至了2012-14年的历史最低区间。
    事实上,即使A股的市值相对于M2来说占比处于历史低位,但A股总市值总体上看仍然是处于历史高位的。之所以市场指数表现不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增供给过大。中国股票市场融资额连续多年居于全球首位,大量的IPO和再融资扩充了A股市值,但挤压了市场内生性增长的空间。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新“国九条”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高新股发行上市门槛,严格再融资审核把关,市场外延式扩张的速度将大幅放缓。这将显著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A股市场市值的内生性增长。
    第三,新“国九条”为A股市场带来真正的制度变革。A股历史上都是重融资、轻投资的市场。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为新兴产业发展融资是过去两个“国九条”的主要使命。以2014年版“国九条”为例,在总体要求后的第一点是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意在通过多层次股票市场帮助各类企业进行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量已经从2014年的2300多家扩张到了现在5300多家,上市公司数量早已超过美股。即使从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我们的上市公司数量也已经足够多了。
     新“国九条”推出后,大家和2014年、2004年的“国九条”进行了对比,发现强监管和防风险成为了主题词。这对市场而言不是利空而是最大的利好,标志着政策层面对A股市场的定位融资市场转向了投资市场。
    因此,对于中国市场的股价未来走势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子女教育理财规划

孩子,2岁,目前存款3万,两人希望为孩子准备从幼儿园到上大学的费用。如何筹备?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