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家庭理财的五大误解

在日常的理财中,很多家庭认为,自己收入不高,又缺乏理财知识,觉得理财就是有钱人的专利,要么梦想暴富,要么想求稳健理财。不免使很多家庭在理财时造成很多误解,严重地制约了他们的钱财有效稳步增长。那么,家庭在理财时究竟有哪些误解呢,又该如何去化解呢?
  “误解”之一:“贫民”钱不多,理财没必要
  典型案例:张正跃夫妻俩都在企业上班,夫妻俩每月的收入大约在4000元左右,除去女儿上学的费用,以及其他一些生活费,他们家每月大约有1000元左右的节余,他们认为自己每月的剩余也就这几个钱,自己属于“贫民”范畴,觉得没有多少“财”可理,所以每月就把剩余的钱直接剩在了工资存折账户中,现在,俩人工资帐户中的钱也积攒的差不多够2万元了,他们夫妻俩也不闻不问,让“它们”一直享受活期“低”利息。

  专家对症化解:张正跃夫妻俩的这种想法有些走极端。其实,理财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收入不高的工薪家庭也很有理财的必要。闲钱不管有多少,都需要讲究合理规划,也即有“财”可理。即使是钱不太多,通过合理规划,也能让钱生出更多的“子”。像张正跃夫妻俩这样把剩余2万元收入全存在活期工资存折账户中,享受活期利率,就是满打满算存一年,也只能有不到100元的低利息,如果存成定期一年储蓄存款,或购买一年国债那就将会有600元以上的收入,如此,利息收入一对比,就能很明显地看出两种存钱方式的区别。此外,购买适量的保障型保险产品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家庭提高抗风险能力,在意外或者某一成员发生不测的时候,帮助家庭顺利渡过难关。
  “误解”之二:理财好方式,储蓄最可靠
  典型案例:韩伟林和爱人结婚几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孩子,并且在他们结婚时,双方父母就为他们买了住房,当前可以说他们家的额外支出不是很多,每月都会有相当一部分节余。他们夫妇俩虽说现在还很年轻,可对理财却不太很重视,认为把节余的这相当一部分钱,全部存入银行就是最好的理财聚财方式。因为把钱存入银行可以保本,也还能够赚到一部分利息。于是,她们夫妇俩每当有节余的钱,就会全部存入银行。
  专家对症化解:韩伟林这对年轻夫妇理财的渠道太单一了,如果把钱都存进了银行,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节余钱财更大增值的良机。所谓理财,就应追求相对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因此,在理财时应将少部分节余资金存入银行储蓄并购买适量的保险产品,其他结余资金应转为专家建议的好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增值比较快的理财品种上,只要把握好良机,就会得到大回报。
  “误解”之三:炒股利润高,冒险就暴富
  典型案例:林嘉妮夫妇,一个是教师,一个是企业职员,现在急需要的是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虽几年来她们这个家也攒下了10万元的积蓄,但还需要再“弄”些钱,才能实现梦想,可钱又到哪去“弄”呢?她们听说,炒股利润很高,就想去冒冒险,认为只要去炒股,就能让自己暴富,那样就不用再为买房而犯愁了。于是,夫妇俩便一股脑儿把自己的10万元钱全投在了股市,没想到选股不慎,使她们的10万元资金大缩水,没有暴富,反而亏得一塌糊涂。现在还套牢在股市中,房子没买成,暴富也成了泡影。
  专家对症化解:她们夫妇俩的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炒股虽可以暴富,但必定是少数人,特别是处于像她们家这种状况,投资时应该注意流动性、安全性与收益性三者的平衡协调,而不是拿全部积蓄去高风险的股市中冒险。建议像非专业人士的林嘉妮夫妇,处于现在这种情况,在打理钱财时,想获取高收益,可以把一部分钱放在理财专家推荐的股票上和股票型基金上,而另一部分钱则放在稳妥型理财“高息”品种上,如国债、保本型货币基金等。
  “误解”之四:广告轻易信,实效抛脑后
  典型案例:朱嫣夫妻俩辛辛苦苦积攒了10年攒了8万元钱,一直存在银行里,这些钱马上就要到期了,他们听说银行正发行国债,于是,夫妻俩便在这8万元存款到期后,准备购买国债,可跑了几家银行都被告知卖完了。正好在一家银行的宣传单上看到一种分红型保险,并在宣传单上写着:购买该保险其预计收入,同期会远远高于参加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债。夫妻俩在没有了解该分红保险过往实际收入的情况下,就轻信了广告,一次性把8万元全买了分红保险。没想到分红保险就要到期了,其实际收入却连预计收入的一半也没有达到。
  专家对症化解:选择理财品种既要看广告,也要看实效。如果轻信广告,往往就会吃亏。例如分红保险,保险公司如果运作的好才会有红利可分,反之则无,不能拿预计当实际。像朱嫣夫妻,她们在购买这种分红保险时,一定要看其过往业绩。如果过往业绩不太理想,广告再好也应慎重考虑。否则,就会“丢失”钱财。
  “误解”之五:不按“实”出牌,盲目去随“流”
  典型案例:陈凯夫妇都在外企上班,他们俩每月的工资收入都不菲,在两年时间内,除正常生活支出外,他们俩在银行存下了6万元存款。于是,他们夫妇俩准备买一辆5万元左右的家用小汽车。他们夫妇俩在汽车市场发现,现在买汽车可以分期付款。买车者可以先付一部分钱,而另一部分钱则由银行贷款,再慢慢偿还。有超前消费意识的陈凯夫妇俩“依葫芦画瓢”,不按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出牌,也办理了分期付款手续。本来,陈凯夫妇俩完全有足够的存款一次性支付购买汽车的款,结果自己选择了分期付款,在交贷款“高”利息的同时,自己的存款却在享受着“低”利息。
  专家对症化解:所谓的分期付款,一般是在不具有一次性购买能力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消费支付方式。而对于陈凯夫妇,本来有支付能力,却也盲目随“流”选择了分期付款。他们夫妇这么做,其实很划不来,毕竟贷款利率要高出存款利率很多。如果他们夫妇选择了分期付款就相当于选择了去损失钱财。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不是盲目选择。否则到头来受损失的终究还是自己,会让自己白白损失不少钱财。
中国保险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您是专业理财师吗?愿意为大家提供专业建议吗?申请斑竹吧,可在论坛使用建议中发贴申请斑竹.

返回列表

站长推荐 关闭


财富密码第一期

《富爸爸穷爸爸》为什么不能让你致富? 《富爸爸穷爸爸》是一本世界级的畅销书。千百万人都为罗伯特·清崎在书中倡导的“财务自由”的理念所打动。千百万人,都 ...


查看